活著的特等功唐章洪:一人一炮滅敵420人,昏死二次不肯撤退
時間:2022-06-09 00:02:59 來源:百曉生談歷史 作者:百曉生談歷史 點擊:
黃繼光犧牲后,十五軍來了一位操著濃重四川口音的老婦人,此人正是英雄的母親。部隊非常重視英雄母親的到訪,專門給了唐章洪幾天假期,陪她四處參觀,順便照料起居生活。這位唐章洪可不是普通的戰士,不但是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的同鄉戰友,更是一個擅長冷炮殲敵的軍中神炮手,活著的特等功。
英雄母親,正在戴獎章
其實剛參軍那會兒,除了滿腦子的“痛打美國佬”,十六歲的唐章洪根本想不到,自己今后會是個名氣不小的人物。
那天,還是個學生的唐章洪,站在村里打谷場的臺地上,給圍聚在下面的幾百個青年做動員。正經喝過墨水的人,很快得到滿堂彩,熱切的言辭不但感染了打谷場上的人群,唐章洪自己也激動得熱淚滾滾。從臺上下來,軍隊募兵的同志尤其欣賞他:“小唐啊,說得太好了!好青年就是要像你說得這樣,到部隊去!打‘美國鬼子’!部隊就缺你們這樣有文化的青年,你可得帶個頭??!”
“……到部隊去!到前線去!打‘美國鬼子’!”回到家里,唐章洪把白天號召同窗保家衛國的話,在父母親的屋里又重復了一遍。父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勾著身子坐著,默然半晌有些委屈。他心里舍不得兒子,但也沒有一句反對的話,家里的大事都是孩他媽說了算。
年輕時的唐章洪
“去!為什么不去?”母親答應得極為爽利,唐章洪都有些吃驚。“解放軍打土豪分田地,對老百姓好著呢,要當兵就要當解放軍的兵。”確實,解放軍的隊伍得民心,為百姓做實事,解放以后,沒了地主豪紳,鄉親們的生活好太多了。把兒子交到這樣的隊伍里去,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有了母親的首肯,唐章洪很快換上了黃布軍裝,胸前掛著紅花和其他同鄉一道,被鄉親們吹吹打打簇擁著去了部隊。
不過,這一切都要瞞著爺爺奶奶。爺爺曾是個讀書人,雖然沒趕上科舉的末班車博取功名,但也算憑著一點才學,把家中經營成了個中農之家。吃穿不愁,還有余錢送兩個孫兒上學,怎么能半途輟學走了呢?當兵免不得缺胳膊少腿,還有可能回不來,這可不敢讓二老知道。
參軍報名處一角
十六歲不到的唐章洪,在新兵連里個子不高,一臉的書卷氣。鄭重地從班長手上接過步槍的時候,緊張又激動,臉憋得通紅??墒切熊姷臅r候,背上槍就滑稽了起來。身板瘦小,槍帶總是從肩上滑脫,行軍的時候更是一路磕磕絆絆。上頭給他發了個彈藥袋,里面剛好裝四顆木柄手榴彈。于是急行軍的時候,唐章洪一手攥著槍帶,一手不時伸到身后,穩住蕩來蕩去的手榴彈袋。
可就算這樣,兩片血漬還是滲透軍裝的肩口和后腰部分,讓唐章洪的班長有些擔心:“唐章洪,行不行?”“報告!沒事!”
汗水反復浸染傷口,夜里結痂,白天被磨掉又是血呼啦一片,但這不足以叫唐章洪認慫——同鄉都在看著,傳回去讓鄉親笑話,怎么敢喊疼!
強度很高的新兵集訓結束,新兵連的唐章洪被分配到了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二團的炮連,當迫擊炮手。上級這個決定,唐章洪喜出望外。
原來,在即將分配下連的前夕,唐章洪和幾個戰友就得到了小道消息,說團里準備把幾個年紀小的毛孩子兵,分到后勤部隊和后方醫院去。這幾個人是誰?唐章洪等人用腳后跟都知道八成是自己。為了這事兒,他沒少跑去找指導員請戰,要求去一線戰斗部隊。
指導員每次都把他們頂回來——“分兵下連,團里有安排,決定還沒出,我也不知道。”
后來唐章洪“想通了”,唉,后方就后方吧,革命軍人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不是?正是篤定了自己將與上陣殺敵無緣,唐章洪得到分配去炮連的消息時,又驚又喜。很快,唐章洪就和新兵連的六個戰友一起來到了炮連。
有人性格沉穩,有人剛烈如火,有人高大魁梧,還有的一臉稚氣未脫,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六個都是“高學歷”。炮連的指導員高晉文,得到團里的特準,優先讓他來挑選新兵。炮兵是個技術兵種,對士兵文化素質要求很高,炮連又是戰斗時的火力輸出,團里自然要照顧寶貝炮連。
要說山西人高指導員,也是眼光毒辣,每次挑選新兵,總能讓他搜羅出幾個神炮手的好苗子,他看中了唐章洪,成為了唐章洪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正如韓愈說的那樣,“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假使高晉文沒有選中唐章洪,唐章洪真被團里分配去了后勤單位,那么志愿軍可就要少了一個名震上甘嶺的“炮神”了。
多年以后,唐章洪接受記者訪談,對和高指導員的初次見面記憶猶新。“他就是瘦瘦高高,頭尖尖的,打算盤的山西人。”唐章洪認為指導員非常精明,正是他看中了自己,但除了指導員,“也要感謝一下家庭,讓我學文化,初中嘛,當時是初中。”
吃了有文化的甜,唐章洪下炮連以后別提多快活了。像什么“密位”“彈道”的名詞和函數計算,讓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新兵一個腦袋兩個大,但唐章洪卻能很快上手。不但自己學成了學霸,主動分享經驗,高大的北方戰友都要恭恭敬敬地彎腰請教。震驚同班戰友的同時,唐章洪很快震驚了全連。
唐章洪把射擊諸元標在炮位上
第一次實彈訓練,新兵蛋子們雖然躍躍欲試,但是卻又猶豫,再三計算射擊諸元。然而唐章洪沒這么多躊躇,他腦子里早把一整本射表倒背如流,輪到他時裝填發射,一氣呵成,炮炮中的。拿著新兵射擊考核成績表,連長特意圈出唐章洪的名字,環顧左右說:“這個兵,要重點培養!”
追憶剛進炮連的那半年,唐章洪不無感慨:“那時候,除了吃飯睡覺,在茅房里面我都在背表上的數目字兒。”文化底子硬,又愛吃苦鉆研,很快唐章洪就被評定為炮連“特等全能射手”,班長不在的時候,他就是全班敬服的二號人物。
每到一個陣地,唐章洪就會先去測定射擊諸元,然后和戰友一起制作木牌,上面寫好了參數,插在相關目標區域。勤能補拙,熟能生巧,來來回回走幾次,全班每個戰士都能把陣地情況爛熟于心,做到快速發射指哪打哪。
志愿軍開展“冷槍冷炮對敵斗爭”運動以來,各陣地捷報頻傳,都狙殺了不少敵軍士兵。唐章洪所在的陣地不遠的537.7高地,就有張桃芳這樣的神射手,靠著一把步槍殲敵,使得敵軍給那片山嶺起了個“狙擊兵嶺”的可怕名字。其他陣地如此火熱,唐章洪這邊自然也躍躍欲試。
神槍手張桃芳
不過要想冷炮殲敵,手中的家伙卻有些不夠硬實。當時唐章洪手里的迫擊炮是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國軍戰利品——八二迫擊炮。炮是好炮,但是彈藥就不一定了。這種炮配備兩種彈藥,一種是昔日八路軍太行兵工廠生產的,另一種是昔日國軍南京兵工廠的庫存。后者“金陵造”能比前者“太行造”的射程多出一千米。所以唐章洪他們近處目標就用“太行造”,遠距離目標用“金陵造”,可盡管如此,兩軍之隔還是大大超出了迫擊炮的射程,為此不得不采取“單炮游動”的方式,前出陣地,抵近敵人后發射。
俗話說,開張講究個開門紅,但唐章洪萬萬沒想到,他們冷炮狙敵的第一仗就吃癟了。
此前,炮連二班的冷炮狙敵已經有所斬獲,先后斃敵十多人。不但引來隨軍記者的采訪,還得到了上級的嘉獎。這對唐章洪所在的一半戰士刺激很大,尤其是一班有個戰士譚興國,他本是營部文書,多次請戰才被批準來到一班。結果一班沒開張,二班倒是戰報頻傳。
“連長,我請愿來炮連就是想打仗的,結果在一班一個敵人都沒見到,連長,讓我們也上去試試吧!”
“對啊,連長,一班保證比二班打得更好!”
連長其實也知道,進入陣地好幾個月了,其他班一直都在挖掘坑道修筑工事,有作戰任務的只有二班。經不住一班的軟磨硬泡,連長總算是答應了,讓一班也上去試試。
于是一班長帶著唐章洪和戰士譚興國與賈志培,天剛蒙蒙亮就潛伏在了距離陽地村不遠處的448高地附近。四個人在一棵松樹下,架好炮,準備尋找目標。然而在他們方位的左前方五百多米,是敵軍的陣地,天亮以后很快就發現了唐章洪四人。尤其是他們四個選定那棵松樹,更為敵軍的炮手找了個天然參照物。
“大意了,大意了!”晚年唐章洪說起這事兒,仍不斷嘆息。那天,他剛從賈志培手中接過炮彈,就發現左前方敵軍地堡里伸出了一根炮管。沒等唐章洪喊出口,一發炮彈就在松樹邊爆炸了。正在幾人清醒過來準備撤離時,第二法炮彈直接把松樹炸斷,掀起的土石把四人蓋在地上。
唐章洪和班長最快爬起來,發現譚興國和賈志培都掛了彩。倆人一人一個,背著戰友就跑。身邊炮彈呼嘯,這是敵軍發現我軍冷炮以后,傾斜的報復火力。因為敵人的炮火打擊,兩個傷員只能簡單包扎后安置在防空洞里,直到傍晚才送下陣地。唐章洪還記得,臨別前賈志培拉著自己手,抱怨運氣不好,得去后方養傷了,希望唐章洪多殺敵為四川老鄉爭光。
“窩囊啊,第一仗就……才二十多歲的兵,我們一起四川來的。后來聽說轉移到后方醫院路上沒了……”說到這,唐章洪神色黯然,全然不見采訪之初的神采奕奕。
出師不利,連里組織檢討會,唐章洪也深刻反思??偨Y出了“四打四不打”:第一是敵人的前沿陣地不打,這個位置的敵人承接的是初速慢的曲射火炮,往往聽見炮聲還有時間反應過來逃走,縱深目標就要打;單個敵人不打,因為命中率和交換比都較低,多個敵人聚集則打;第三是敵情不明不打,敵情清楚則打;最后是無把握不打,有把握則打。
嚴密遵照上述的口訣,加上張弛有度卻毫無規律的出擊頻次和時間,后來的冷炮狙敵,唐章洪幾乎每次出擊都有不小的戰果。當記者說起當時部隊中的“雙百方針”時,老爺子搶過話解釋道,“‘雙百’就是定個目標,要打一百發炮彈,至少消滅一百個敵人。其實還有一百,就是有個期限,要在一百天之內。”
1952年八月的一天,是唐章洪達到全軍首個“三百方針”日子。這天以前的唐章洪,狙殺目標是用七十一發炮彈,干掉了九十八個敵人,就差兩個了。這唐章洪和戰友潛伏到雞雄山半山腰的敵軍營地對面,清楚地從望遠鏡里看見臺地上有十來個敵軍來回搬運物資。
測算好目標之后,唐章洪接過遞來的“金陵造”炮彈,幾秒后炮彈在敵人中爆炸,倒下了一大片。唐章洪和戰友趕緊撤回,后來得到觀察哨報告:總計斃傷4人。志愿軍對戰報審核非常嚴苛,像唐章洪的斃敵數量,那是只少不多。以這次戰報為例,炮彈在十多個敵人中心爆炸,觀察哨報告,當場倒地四人,其余掙扎著四散跑開。許久之后,其中倒地的一個被人拖走。最終上級認定,唐章洪擊斃了三個敵人,擊傷了一個,其他四散跑走的不算。
到唐章洪威名響徹全國的上甘嶺戰役開始前,他已經憑借手中的迫擊炮,拿下了一次一等功和兩次二等功,至于三等功,老人家說自己早已記不清了。
上甘嶺一角
上甘嶺戰役爆發以后,美軍瘋狂地向志愿軍陣地傾瀉炮彈,戰后上甘嶺陣地上的樹木化為齏粉,主峰甚至矮了兩米多??褶Z濫炸兩天后,13日的夜間在防空洞里的唐章洪看見洞外閃爍著光,那是美軍的曳光彈,是又一輪炮火前的試射和目標指示。次日凌晨四五點,更猛烈的炮火開始了,陣地上硝煙彌漫,觀察哨的戰士拿著望遠鏡也啥都看不清。沒有了指引,唐章洪按照之前測算的參數,憑經驗打。沒人看得清彈著點,這天的戰果也無法統計。但后來連長告訴他,那天敵軍的沖鋒沒有得到后方炮群的火力支援,極可能是你們發揮了作用。
“我把尿澆在布上,包在炮管上,幾分鐘就能冷卻下來。”那時候的陣地上,飲用水來之不易,頻繁射擊以后找不到水冷卻炮身,只能用這樣的“土辦法”。
后來美軍發現了唐章洪的陣地,十幾架次的飛機專門前來轟炸他。最終有一發炮彈直接把唐章洪陣地的工事頂蓋掀翻到懸崖之下,唐章洪也被掀翻,昏死過去。等到友鄰陣地的戰友把后腦流血的他從殘破的工事中拖出來,唐章洪才發現迫擊炮的底盤早已經扭曲變形,自己的副炮手下半身血流如注。
唐章洪喊著先救戰友,掙扎著不肯下火線。簡單止血以后,他卸下炮身,用手扶著向沖擊陣地的敵群射擊。炮身又滾燙發熱了,澆澆尿接著打。這一個白天,唐章洪手中的這門炮發射了四百多發炮彈,直至接到上級通知撤入坑道內,氣力不濟的唐章洪再次昏厥過去。
唐章洪當年使用過的82mm20式迫擊炮
當天深夜,志愿軍夜襲發起反擊,奪回表面陣地,吃了點干糧的唐章洪架著炮在坑道口,黑夜里幾乎啥也看不見,憑著熟記于心的方位參數盲射,掩護我軍步兵收復陣地。
由于唐章洪的英勇表現,戰后志愿軍總部評估,他的炮總計打出了九千多發炮彈,保守估計斃敵420余人,有效阻滯了敵人的攻勢,授予唐章洪特等功。志愿軍首長稱贊他是“給炮彈安上眼睛的炮手”。
1954年,當縣長親自護送特等功的牌匾到唐章洪的老家時,整個縣城轟動了。從前這樣的額場面,那都是誰家出了個進士,才有官府要員親自送來牌匾,見到眾人這樣盛大的陣仗,奶奶握著衣錦還鄉的孫兒樂不可支。遺憾的是,爺爺已經去世,但唐家的此番盛景和孫兒的英雄壯舉,他知道后,想必一定會欣慰的。
謹以此文,致敬唐章洪老爺子,祝愿他晚年幸福祥和。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niaoleiwang.cn/wzzx/llyd/ls/2022-06-09/75831.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