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腦筋”黃克誠
時間:2022-06-04 00:03:01 來源:漫步史書 作者:大俠路仲遠 點擊:
圖|黃克誠
“父親是天生高度近視的農民,參軍是個陰差陽錯的事。”
黃克誠將軍的女兒黃楠評價父親參軍時,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
說起來黃克誠將軍最特殊的,無疑是掛在鼻梁上的那副眼鏡,只要一摘下來,三尺范圍內不辨人畜,黃克誠將軍視力差,一方面可能確實有天生的緣故,另外一方面,可求學時刻苦努力分不開關系,因為學習的太用功,以至于熬壞了眼睛。
因為一副厚厚的眼鏡,給黃克誠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特別是在戰場上。
1933年,黃克誠在紅4師擔任政委,那時紅4師師長是張錫龍,一次作戰,黃克誠和張錫龍到前線視察敵情,敵人可能是在人群中注意到了戴眼鏡兒的黃克誠,一排子彈打了過來,震落了黃克誠的眼鏡兒,黃克誠彎腰尋找,等到他戴上以后,才發現站在自己身旁的師長張錫龍已經頭部中彈壯烈犧牲。
下了戰場后,彭德懷指著黃克誠痛罵了一頓,黃克誠也自覺有些愧疚,末了彭德懷無奈地勸他:
“你以后不準再到前線去,戴著一副眼鏡兒,誰不知道你是領導。”
然而黃克誠眼睛雖然近視,但看問題卻很深遠,陳毅曾說過:
“你們的師長(黃克誠)眼睛雖然近視,但他看事情卻是千里眼??!”
跟著朱老總一道上了井岡山
“我的這個決心不是輕易下定的,而是認真、鄭重的,經過長期考慮的,因而是不可動搖的。”
黃克誠大將在回憶起自己當初入黨參加革命的經歷時,曾這樣動情地說道。
女兒黃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談到父親當年樹立志向時曾說:
“父親小時候家里窮,豐年勉強度日,災年只能借債。父親6歲時,他的一個姐姐因為生病而懸梁自盡,這就是窮人家無以為繼的生活。后來,父親發現不只他一家如此,整個中國,餓殍遍地,他想改變這個國家,也開始思索自己今后的道路。”
圖|北伐時期的黃克誠
1922年,黃克誠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那時家里人對他的期許是不求能夠飛黃騰達,只求能夠識文斷字便可。
那時家里供黃克誠讀書時,家族幾代人中都沒有出了一個讀書人,因為沒有文化,處處受人欺凌,那時黃家人一個最簡單的想法便是,只要識文斷字,便有了文化,有了文化,便不會受人欺負。
可等到黃克誠學習了文化以后,并逐漸接觸到革命思想后,他漸漸地發現,光有文化還不夠,光是改變自己的命運還不夠,還應該要為全中國改變命運。
在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求學期間,黃克誠讀了《共產黨宣言》。
時隔多年以后,黃克誠在教育子女時問他們:
“你們讀過《共產黨宣言》嗎?”
黃楠回答:“當然。”
黃克誠又問:“你讀過幾遍?”
黃楠答:“讀過七八遍吧。”
黃克誠卻搖了搖頭告訴女兒:
“我這輩子至少讀了一百多遍,革命遇到困難時讀,身處順境時讀,遭受打擊時也讀。要為全世界的無產者打出一片天下,就是我的理想。”
盡管黃克誠一開始只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但他后來積極投身革命,陰差陽錯之下投身到軍旅生涯中。
圖|《湘南起義》水彩畫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黃克誠回到家鄉從事農民運動,并于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并組織農軍攻占了永興縣城,并擔任了永興縣紅色警衛團黨代表兼參謀長。
那時湘南起義盡管前期一度順利,但遺憾的是,由于在左傾盲動主義的引導下,起義最終宣告失敗,黃克誠盡管拼盡全力進行了抵制,但未能成功,那時的黃克誠,對于革命事業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獨到的見解。
湘南起義失敗后,黃克誠率領的隊伍跟隨朱德、陳毅一起上了井岡山,永興農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2師35團,黃克誠任團長。
盡管在后來的革命生涯中,黃克誠幾次遇險,但卻始終沒有改變革命的志向。
為了抵制“左傾”冒險主義,黃克誠因為多次向上反應意見不被采納,幾次遭遇降職處分,被降成戰士,一直到紅軍抵達陜北以后,才又獲得重用。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合作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并設立總指揮部。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
黃克誠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一開始為了更好地展開國共兩黨合作,八路軍在改編之初做了一定的妥協,改編以后的八路軍不設政治委員,將政治部改做政訓處。以便于協調。
可這樣一來,問題也隨之出現。
圖|黃克誠(前右三)與八路軍第五縱隊部分領導干部合影
1937年9月,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打了一個大勝仗,時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的黃克誠到部隊調研,驚奇地發現部隊改編以后,風氣差了,隊伍里軍閥主義有了抬頭的現象,把繳獲的物品當成私人財產,不允許他人染指。
不僅僅是115師,當時八路軍旅以下部隊中,都出現了黨的紀律嚴重放松的情況。
以115師344旅為例,344旅是紅十五軍團改編而來的隊伍,部隊年輕干部很多,許多年輕干部血氣方剛,極其容易犯山頭注意?!饵S克誠傳》中,就曾簡單提到過這一情況:
“44旅團、營、連各級干部普遍比較年輕,大多在25、6歲左右,像687團副團長田守堯就只有22歲。”
黃克誠認為,以上這些根本問題都是源于取消政治委員制度,對八路軍政治工作以及部隊建設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鑒于這種情況,黃克誠建議中央,恢復政治委員制度,根據黃克誠的建議,1937年10月19日,朱德、彭德懷、任弼時致電中共中央,建議恢復黨代表制度和政治部。10月22日,中央復電同意。
黃克誠來到344旅不久,部隊就發生了一次問題。
1938年,344旅687團團長張紹東伙同參謀長蘭國清叛逃,還曾計劃裹挾687團一大部分干部,雖然沒有成功,但給部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時344旅只有徐海東一個旅長,連一個負擔政委職務的副旅長也沒有,他對部隊的情況也是心知肚明,盡管他加強了對部隊的教育,但聽聞紅25軍團長、73師師長的張紹東叛逃的事情,徐海東一氣之下舊病復發。
圖|黃克誠抗戰時期在蘇北的照片
徐海東病倒以后,旅長一職需要重新選擇。以當時344旅的情況,田守堯無疑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他雖然才從687團副團長一職提任團長,但參加革命很早,作戰能力也很出眾。
可上級充分考量后,決定讓楊得志到344旅任代旅長,這樣一來田守堯卻有些想不開,按照之前的眾人的態度,田守堯本來認為旅長一職非他莫屬,一氣之下,田守堯連徐海東的歡送會也沒有參加。
朱老總聽聞此事后,立即趕到344旅召開干部黨委會議,批評了田守堯:“戲點到誰誰就唱,沒點到你就不能上臺,作為一個黨員必須服從中央,誰也不能鬧個人情緒。”
田守堯后來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黃克誠擔任344旅政委后,極大地扭轉了部隊的風氣,為八路軍軍容軍紀的建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一眼揪出個大叛徒
1949年10月,黃克誠調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一到任,黃克誠便馬不停蹄地奔波開,他不僅僅要負責湖南境內的剿匪工作,還負責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恢復和發展生產等。
一天,黃克誠赴湖南省民政廳了解情況,就在與工作人員握手時,黃克誠意外在人群中瞥見了一個十分熟悉的身影,這個身影不僅躲藏在隊伍中,還小心的躲閃著黃克誠的目光。
盡管只是一瞥,但黃克誠立馬便將眼前這人與腦海中的一個人對上了。
“這個人居然還活著!”
本來想上前打招呼的黃克誠立即停下了腳步,他吩咐秘書:“去秘密調查一下這個人。”
圖|黃克誠與夫人唐棣華
沒過多久,秘書就傳來消息,黃克誠十分欣慰,立即布置抓捕,盡管此人仍然還想狡辯,但一看到黃克誠,便如斗敗了的公雞一般,不敢吭聲,沒過多久,湖南省人民政府便查清了此人的歷史,1953年3月,依法被判處死刑。
為何此人如此讓黃克誠憤恨,不為別的原因,只因此人當初叛變,給革命曾帶來過重大損失。
此人就是原閩贛軍區政治部主任彭祜。
1949年6月,曾在南方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陳老總與方志純談論當年閩贛蘇區失敗的重要原因時,方志純主要談了兩點原因:
“一是路線不對,主力紅軍長征,中央根據地放棄后,閩贛根據地就顯得單薄了,我曾提出,隊伍應向閩北或閩西靠攏,閩北有黃道,閩西有鄧子恢。這兩個地方的群眾基礎好,地形又復雜,打幾年游擊是很有利的。但宋清泉、彭祜他們不同意,他們主張開辟新區,向閩南發展,鐘循仁又動搖于兩者之間??墒?,閩南沒有任何基礎,去開辟新區那是十分困難的。結果,不僅沒有在閩南站住腳,最后連閩贛根據地也丟了。”
“這就是左傾盲動,好大喜功。”陳老總聽到這里,一度十分憤恨:“說是去開辟新區,實際上就是向那里逃跑。”
方志純告訴陳老總:
“到延安后,朱總司令也問過我有關閩贛失敗的原因和經過??偹玖钜彩沁@個意見??偹玖钫f,你們不管是往閩北還是閩西都不會失敗。”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閩西、閩北后來都沒有垮掉。
“那第二個原因呢?”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一個好的領導核心。當時,閩贛省的幾個主要領導人,省委書記是鐘循仁,省軍區司令是宋清泉,軍區政治部主任是彭祜……”
圖|三年游擊戰爭中的陳老總(左)
“彭祜我知道,這家伙一不會打仗,二怕死。宋清泉是彭祜的警衛員,也不會打仗,膽小得很!”方志純話才說了一半,就被陳老總打斷。
方志純點點頭:“正是這樣,三五年下半年,部隊連續遭到失敗,宋、彭就叛變投敵了。”
陳老總一聽說是叛徒,更是氣憤:
“這些家伙終究會找到的,他們是歷史的罪人,逃不脫歷史的懲罰。”
幸運的是,就在兩人對話沒過多久,彭祜就在湖南落網了。
說起來,彭祜與黃克誠一樣,都是跟隨湘南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曾經擔任過紅四軍一縱隊黨代表,彭祜作為工農干部,很善于做群眾工作,尤其是后來調任閩贛軍區后,在蘇區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后,紅軍主力長征后,彭祜留在蘇區堅持敵后斗爭,但因為他們堅持左傾錯誤路線,堅持與優勢敵人正面硬碰硬,導致根據地損失極為嚴重,雖然當時有不少的干部都對他們這種行為表示反對,但卻并未進行有效的制止。
彭祜時任閩贛軍區參謀長,徐漢江任參謀長,宋清泉任省軍區司令員,三人牢牢把持著閩贛軍區的軍政大權,聽不進任何意見。
然而就在遭遇優勢敵人圍攻之中,彭祜三人革命意志動搖,最終決定投敵,直接導致了閩贛失敗。
圖|1950年黃克誠與家人在湖南合影
彭祜始終抱有僥幸的心里,事后隔了很長時間,黃克誠都沒有任何動靜,他還以為時沒有認出自己,但他并沒有想到,黃克誠早就已經認定了他,還特別做出指示:
“此人狡詐得很,先不要聲張,以防打草驚蛇!”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彭祜最終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革命意志軟弱的彭祜,成為了黨和國家的罪人,革命意志堅定的黃克誠,最終成為新中國的功臣。
“我得趕快向朱老總那里匯報情況了”
1978年12月,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恢復重建,陳云任第一書記、鄧穎超任第二書記、胡耀邦任第三書記。
但以上三人都在黨內負擔更加重要的任務,因此不負擔紀檢委的具體事務,具體事務由擔任常務書記的黃克誠負責。
黃克誠無論是在黨內黨外,他的威望都很高,人們都稱他為“黃老”,在他的主持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很快便恢復的井井有條。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為了說動黃克誠出山,胡耀邦曾三次登門竭力勸說。
不是黃克誠推卸職責,而是以黃克誠當時的身體情況,確實難以承擔較為繁重的工作,尤其是眼睛的問題,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黃克誠認為,自己之前從來沒有負責過紀委工作,留在中央軍委當顧問,尚能對國家建設諫言建策,但在其他崗位上,難有大的發揮。
圖|1979年1月4日至22日,黃克誠(右一)出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最終,陳云決定親自上門勸說:
“中央紀委負責抓黨風建設、平反冤假錯案,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年輕人沒有經驗,如果做得不好,不光影響到個人的利益,更影響到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馬虎不得??!現在正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黃老,你真能安心坐在家里,不聞不問嗎?”
陳云話都說到這個份上,讓黃克誠很是動容,于是他當即拍板決定:
“我服從組織安排,我這把老骨頭就再拼一把,就是燒成了灰也無妨!”
黃克誠到了紀委工作后,著手參與組織并起草了《關于高級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其中有十條規定:
“一個高級干部的宿舍只能有一處,不得同時占用兩處;調到外地工作時,應將原住房交回;高級干部外出視察和檢查工作,不能攜帶家屬子女和無關人員;除外事活動外不得在公共娛樂場所為高級干部設特座;不準用公款請客送禮;不得以試用、借用等名義,無償占有或低價購買國家和集體生產的產品等。”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黃克誠在當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投票
對于這些規定,黃克誠第一個帶頭遵守。
“‘打鐵先要本身硬 ’‘正人先正己 ’。只有嚴于律己和具有高度原則性、無私無畏的人,才能同違法亂紀和種種不良傾向做斗爭。”
規定剛一頒布,黃克誠就著急忙慌地把夫人唐棣華叫了回來,唐棣華還以為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趕緊心急火燎的跑回來:
“什么事這么急?”
黃克誠把刊有規定的報紙給她看,并對她說:
“你看看。中央紀委規定,各級領導干部只能享受一套由公家提供的住房。我們要帶頭按規定辦?,F在,公家給我安排了住房,以前分給你的宿舍就要歸還單位。”
唐棣華又好氣又好笑:“就為這個?”
但看到丈夫一臉的嚴肅認真,唐棣華也沒有責怪丈夫,說到那間宿舍,實際上是組織上給唐棣華在干面胡同分的一間三居室單元房。
圖|黃克誠將軍與夫人唐棣華
唐棣華對這間屋子有著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后來丈夫被分到山西工作以后,一家人全都擠在這間屋子里,為他們遮風擋雨多年,一時之間有些躊躇。
黃克誠也有些奇怪,平常一向爽快的妻子,今天怎么這么婆婆媽媽的頓時有些生氣:
“是一套房子重要,還是抓黨風重要?你對房子的感情比對黨的忠誠還重要?”
一見丈夫真的生氣,唐棣華也只好松口,黃克誠這才消了氣:
“謝謝你理解我、支持我。你是黃克誠的妻子,從嚴治黨,治家是其中的一部分。高級干部必須從嚴治家。我知道你對那套宿舍充滿感情與回憶,但正人先正己,我們不能只把這話掛在嘴巴上。”
黃克誠對自己都嚴格要求,更別提其他人,1980年1月,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楊勇,為歡送調離總參的李達、張才千,歡迎調來總參工作的張震,特意在京西賓館請客,因為用的是公款,后來被人舉報到了中紀委,黃克誠得知后立即批示:
“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僅要查,還要處理,“誰出的主意誰出的錢”。”
圖|1981年黃克誠與家人在玉泉山
楊勇一開始也覺得這只是件小事,他與張震在戰爭年代都是黃克誠的老部下,自覺彼此之間也有些情分在,沒想到黃克誠一聽,立即給楊勇打了個電話:
“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楊勇立即到老首長那里認錯,并補繳了400元餐費。
1985年9月,黃克誠退出了中紀委領導職務,他的身體開始出現了很多問題,直到這時,黃克誠心心念念的依然時這個國家民族,他告訴醫生護士,不要費心為自己治療,不管醫生護士如何勸說,黃克誠也不聽:
“我已經不能為黨工作了,請你們不必為我浪費國家錢財,把藥留給能工作的同志用吧。”
沒辦法,醫護人員只好趁他睡著時為他輸液治療,可每當黃克誠清醒過來以后,總要將身上的輸液針頭拔掉。
圖|黃克誠
到了1985年,黃克誠的身體狀況已經很差,在醫院治療時,時常出現幻覺,有時正聊得好好的,黃克誠突然大喊:
“我得趕快去朱總司令那里報告情況。”
仿佛在黃克誠將軍那里,他又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中。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niaoleiwang.cn/wzzx/gsyz/hqpp/2022-06-03/75746.html- 紅色文化網
